2025年3月17日黄昏正规股票杠杆平台开户,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发布讣告,宣布集团创办人、亚洲前首富李兆基在家人陪伴下安详离世,积闰享寿97岁。
消息传出后,香港街头巷尾弥漫着惋惜与追忆,社交平台上,“四叔走好”“感谢您为香港的付出”等话题迅速刷屏,无数市民与商界同仁自发点亮蜡烛,送别这位见证并缔造香港繁荣的巨人。
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当日即表达深切哀悼,称其为“杰出的商界领袖、企业家和慈善家”。
他是金铺神童,也是地产大佬,还是“亚洲股神”,他的一生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商业传奇。
1928年,李兆基出生在广东顺德大良镇,是家中第四子,这也是为什么在他从商成功后人们称他为“四叔”。
与别人白手起家不同,因为他的父亲经营黄金、汇兑及外币买卖,这样看来,李兆基的商业起步比别人要容易。
但也正因为这样,当在别的孩子还在到处玩耍时,他就要跟着父亲学习“看金”(分辨成色)。
6岁学记账、12岁通晓黄金熔炼,被乡邻称为“黄金小能手”。
15岁那年,更是开始独立掌管加重在顺德的两处铺面。
这份早慧,在1948年化作南下香港的孤勇——20岁的他怀揣1000港元,在动荡时局中闯出一片天地。
1958年,他与冯景禧、郭得胜等八人创立永业公司,以“分层出售”“分期付款”的创新模式,让普通市民也能拥有自己的家。
1963年,三人又另外组建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,李兆基担任总经理,在人口快速增长时助推中小户型住宅,解决了香港人的居住问题。
网友@老港人回忆:“我爷爷1965年用分期买下第一套房,总说‘没有四叔,我们三代人还得挤在小破房子里’。”
这份以民生为本的初心,贯穿了李兆基的整个商业生涯。
1976年,他创立恒基兆业,以“旧楼收购重建”策略重塑城市天际线,将逼仄的旧街区变为万家灯火的温馨社区。
1981年,李兆基又抓住机遇,让恒基兆业的地产业务成功上市。
可以说,李兆基的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了时代的脉搏上,而他的大局观或许才让他能够顺利达成时代的东风,让事业扶摇直上。
如果说地产是李兆基的根基,那么跨界布局更彰显了他超越时代的视野。
1983年,他收购中华煤气,让香港千家万户燃起蓝色火焰,他还整合香港小轮渡轮,强化交通网络布局,串联起维港两岸的繁华。
他还坚持把生意做到北京,因为那是祖国的首都,承载着他更大的万家灯火梦。
而北京恒基中心作为内地投资的代表作,即便1998年工程遇资金危机时,李兆基亲自飞抵北京承诺“砸锅卖铁也要建成”。
就是以这样一股冲劲和闯劲,让他在20世纪90年代连续三年蝉联《福布斯》华人首富,并两次登顶全球富豪榜第四位。
而2004年成立的兆基财经企业,更以精准投资内地央企股票,为他赢得 “香港巴菲特”的美誉。
凭借黄金、地产生意,李兆基赚得盆满钵满,可他更知道,人不该成为金钱的奴隶,而金钱除了是谋生的手段,更应该成为帮助别人的工具。
于是,2008年汶川地震,他毫不犹豫捐出5.6亿港元,创下香港商界单笔捐款纪录。
有四川网友晒出重建后的学校照片:“教室墙上刻着‘李兆基楼’,孩子们都知道有位香港爷爷在最黑暗的时刻送来光明。”
而在教育领域,他对北大、清华累计5亿元的捐赠,让数万学子得以追逐学术理想。
清华校友留言:“实验室里最新一代人工智能设备,铭牌上还印着李先生的名字。他种下的树,如今已亭亭如盖。”
香港政府2007年授予的“大紫荆勋章”,正是对他“商业帝国”与“慈善王国”双重贡献的最高褒奖。
有市民在纪念网站写下:“他让香港明白,真正的富豪不是住在山顶豪宅里的人,而是把心放在市井街巷中的人。”
有人说,李兆基是香港经济的脊梁,是慈善事业的灯塔,更是无数人心中“狮子山精神”的化身。
有人问:是时代造就了他,还是他创造了时代?
答案或许兼而有之。
他生于动荡年代,却以胆识抓住香港经济起飞的机遇;他深耕地产,却以多元化布局抵御周期波动;他积累财富,更以慈善回馈社会。
正如他晚年所言:“生意之道,在于稳中求进;人生之志,在于厚德载物。”
在李兆基心里,一个人做事是先要学会做人的,厚德载物成为他一生都在践行的人生信条。
李兆基的离去,标志着一个商业时代的终结,但他的精神、他书写的香港商业史的辉煌篇章,永远值得铭记。
他,才是真正的爱国商人。
(亦然)正规股票杠杆平台开户